由专业建设转向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专业建设范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将对我国职业院校办学产生重大影响。要完成有效的变革,应紧紧抓住一个字,就是“群”字。只有从“群”出发,衍生出群理念、群生态、群逻辑、群课程、群建设、群治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范式,以范式改革全面推进,才有可能达成高水平专业群的预期目标。
关于群理念。专业群建设,应该紧扣核心理念,就是专业集群、资源集成、管理集约。所谓专业集群,指职业院校内服务同一个产业链、岗位群,或有着学科基础的多个专业的集合,它们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结在一起。以群为单位进行专业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亮点,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等的有效衔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学校内部专业的改造与升级,提升专业的市场价值、竞争优势、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所谓资源集成,是以群为单位,打破校内院系之间原有专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对团队、设备、资金等进行的跨院系的整合和配置,以获得资源利用的整体最优。管理集约,是以群为单位,相对集中管理办学要素,努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绩效。
关于群生态。引入群的概念后,专业建设就由单一的专业层级,发展形成四个层级,即专业、专业群、专业群落和专业群系统。专业为第一层级。专业群为第二层级,一般一个专业群由5个左右的专业组成。专业群落为第三层级,一所院校一般建有多个专业群,全部专业群的集合即为专业群落。专业群系统为第四层级,是指一个区域职业院校甚至全国职业院校全部专业群落的集合。第一、二层级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由院校调控,第三、四层级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调控。专业群落和专业群系统的新命题,丰富和发展了专业理论,为专业建设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和领域。
关于群逻辑。组群,不能生拉硬凑,而要符合组群的逻辑。组群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接产业链建群,群内专业对接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二是对接相同或不同产业的相近岗位群建群。三是对接相关学科建群。不管如何组群,都应符合“三相一共”的逻辑,即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
关于群课程。在原有专业课程计划的基础上,需要编制和设计新的群课程模块。但群课程并不是专业课程与群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对专业群人才培养全部课程的整体设计和优化。课程内容要落实五育并举、德技双修、三全育人的要求,开设好态度和价值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美育、劳动教育课程。课程设计应基于工作和生活的学习,把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岗位即课堂的理念融于课程之中。
关于群建设。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对专业群建设都有明确要求,大致分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践教学基地、技术技能平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等九个方面。学校和专业群应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对标进行规划建设。专业群建设应坚持服务需求,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当地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的专业领域建设。建设专业群应朝着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校企合作共生、培养质量高、综合实力强的方向发展。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课程,是自变量,教师、设备设施、教学资源、实训场地、课堂和教材教法、治理机制等是因变量,亮点在课堂和工厂。群建设的目标定位要瞄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国家高水平专业,要在国内领先,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同类专业的水平,具备培养世界一流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
关于群治理。群治理改革最具活力的领域不在学校和教研室层级,而在院(系)。专业群内专业如果属于同一院系,体制机制的问题尚不突出;若属于不同院系,治理改革必将提上议事日程。专业群治理的最大特色,在于治理多元化、扁平化。多元化指治理主体涉及利益相关的行业、企业和院系,尤其是院系之间利益的统筹、协调甚至冲突会更加频繁,专业群会逐步成为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载体。扁平化是因为原有专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专业群利益相关者增加的新情况,专业群管理宜减少管理层级,群主任能够直接关注到教研室。
由以上六个方面可以看出,专业群范式变革涉及两个领域,一个是群课程教学领域的变革,另一个是群支持系统的变革。因此,需要整个学校甚至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改变来支持这项变革和建设。否则,专业群建设难以达成预期目标。而范式改革的关键在于领导,在于主管理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人是否具有范式思维,院校层级能否有全面计划和安排,并采取关键举措。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作者:欧阳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03日第9版 版名:职教周刊